最近大眾群體中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很多人為了買一瓶飲料、一塊糕點,自己甘愿排幾個小時的長隊,樂意花上原價幾倍的價錢從“黃?!笔稚夏秘?,原因是這是風靡朋友圈的“網紅”。年初以來,網紅食品的各類問題一波又一波曝光。前一段時間,上海一家“網紅”面包店因使用過期面粉被曝光,并遭到食藥監部門查處;“鮑師傅”和“喜茶”等一些“網紅”店又被爆雇人“假排隊”,再次把“網紅食品”推上了風口浪尖,讓人唏噓一片。
近期,隨著微商的興起,朋友圈選購美食的“新食尚”也逐漸流行了起來。各種各樣的“網紅食品”借助朋友圈熟人口碑傳播的社交特性,也慢慢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。有的網友看到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談論某食品如何如何,一方面好奇心作祟,一方面擔心自己“OUT”,沒有相關話題的“談資”,隨著虛榮心作祟便也跟著非得試試這種食品。越來越多的人去排隊購買,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,這一食品就這樣被捧成了“網紅”。
誠然,人們對于一樣新興事物抱有好奇心,想親身體驗一番乃人之常情。但倘若不考慮食品是否適合自己的口味、食品的價值與價格是否相符,只一味地盲目跟風購買,甚至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種虛榮心,這就得不償失了。人們對于食品的喜好不同,試想,如果花費幾個小時甚至大半天排隊,只為了購買一個“據說很好吃”的食品,自身體驗過后覺得也不過如此,不是很讓人泄氣的事情嗎?
更讓人憂心的是,這段時間以來,“網紅食品”的各類問題頻頻被爆出,一款名為“蜂窩煤”刷遍朋友圈的“網紅蛋糕”,據稱含有竹炭粉具有排毒養顏功效,近日也被專業機構證實不存在事實依據。網絡食品銷售雖然有法可依,實際上實施監管卻很難。不少不法商家就鉆了這個空子,運用一些營銷“套路”吸引消費者上鉤,甚至利用網絡“圈子”兜售過期食品、無證銷售。
作為消費者,面對“網紅食品”,絕對不可因一時的好奇,或是不理性的從眾心理,就盲目購買嘗試,俗話說“病從口入”,如果不能擦亮雙眼,仔細核實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,輕信“圈子”里的熟人營銷,萬一中了“套路”,最終要“買單”的還是消費者自己。